道教人物
王重阳
王重阳,原名中甫,字云庆,入道后改名“哲”,字志明,号重阳子。 陕西咸阳人。 他生活于公元1112年至1170年,是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。 王重阳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,祖业丰厚,农村富有。 他自幼接受儒家思想,读书为学者,思维敏捷,善于写作。 金熙宗元年(1138年),他见金铁骑南下,到处残暴杀人,遂放弃习武。 几年后,他参加考试,考中武举。 然而,作为汉人,他只被赋予了一个小官,负责监督村里的酒税。 他觉得世事冷漠,自己的才华不被认可,于是辞去官职,入道修行。
起初,他在家乡挖了一座坟墓,称其为“活死人墓”,并在上面挂了一块牌子,上面写着“王浩峰的灵台”(海峰就是疯子的意思)。 他每天在墓中打坐,修行,学习道术。 几年后,公元1167年,他突然离开潼关东行,到山东传教布道。 一路上,他都是露天睡觉。 路过洛阳时,他到太清宫参观,然后在大壁上题诗一首,抒发自己的志向。 诗曰:“秋潭王风捉马柳,昆仑顶弹玉球,君尚在人间,得筹码三千八百。”
当时,没有人知道这首诗的意思。 直到几年后,人们才知道,他在去山东传教之前,就已经预言了他要收的七名弟子的名字。
重阳祖师到达山东后,先后收马丹阳、丘处机、谭处端、王处一、郝大同、孙不二、刘处宣为弟子。 还在登州、莱州、宁海等地创办“七宝会”、“金莲堂”、“三教金莲会”、“三教三光会”、“三教平等会”。 经过数年传教,各地人士纷纷受戒皈依,弟子遍布山东各地。
金大定八年8月8日,重阳祖师打着“三教同源”的旗号,创立了独特的道教教派“全真道”。 此后,他要求弟子们不仅要学习《道德经》,还要学习儒家的《孝经》和佛教的《般若心经》。 他认为三教殊途同归,并声称“儒释道三教皆相通,三教历来同祖风”。
重阳祖师著作颇多,其中流传最广的有《重阳全集》、《教化集》、《重阳教建十五论》、《丹阳教二十四秘诀》等。 《重阳》、《云中录》、《道》、《广记》、《风里诗话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