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说道总是无为而为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 你到底懂不懂呢

老子说道总是无为而为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 你到底懂不懂呢

大家好,我是读书晓波。 今天我们继续讲老子《道德经》第一章最后一章:“世人自以为是”。 我们来说说道家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:无为。

 

道家核心思想和内容_道家核心思想的含义_道家思想的核心/

老子在文中说:道总是无为而无为。 诸侯王若能守之,则万物自化。

老子这里的大意就是“道”总是顺其自然。 感觉好像什么都没做,又好像没有什么不做。 如果诸侯国王能够遵循道德原则,无为而治,那么世界上的一切都会按照自己的规律正常发展。 庄子在《庄子·天地》一文中也说“无欲则天下足,无为则万物化”。 它有类似的含义。 只有无为,万物才能自然发展。

首先,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,而是指不刻意或过度地做。 有一种默默润物细无声的感觉。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,道教一直主张我们师法自然。 道家的道法也是自然的存在之道。 为什么要“无为”呢? 让我给你举一个自然界的例子。

道家核心思想的含义_道家思想的核心_道家核心思想和内容/

澳大利亚附近有一个岛。 19世纪之前没有人类。 岛上有一些珍稀鸟类,是一个非常好的自然保护区。 然而,从19世纪到20世纪,有人来到岛上捕猎海豹,并带来了一些兔子、猫和老鼠,破坏了岛上的生态平衡。 尤其是兔子,到处挖洞,严重干扰这些鸟类的生活。

因此在 20 世纪 60 年代,动物权利活动人士决定杀死这些兔子。 由于兔子太多,杀不完,他们创造性地采用了释放病毒的方法。 到了1988年,兔子的数量终于下降到了2万只。 然而,令动物保护主义者没想到的是,兔子数量减少后,猫的行为发生了变化。 以前猫吃兔子,现在不能吃兔子了,只好吃那些名贵的鸟了。 动物权利活动人士再次大量猎杀猫。

到了2000年,岛上的猫消失了,但兔子又回来了。 幸存的兔子对病毒产生了免疫力,数量开始再次增加。 最后,动物权利活动人士索性用投毒的方式一次性将它们消灭殆尽。 结果到了2014年,他们终于消灭了兔子、猫和老鼠。 结果又出现了一个问题。 岛的岸边有一种杂草。 以前兔子吃了这种草,能够抑制这种草的生长。 现在兔子已经没有了,杂草已经开始侵入整个岛屿。 这是生物学中的次生效应。 你不知道你的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连锁反应。 经过半个世纪的各种干预,人类实际上变得越来越乐于助人。 更忙。

事实上,大自然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,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才达到今天的平衡。 然而,现在任何形式的“进步”都会破坏这种平衡,毁西墙补东墙。 ,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。 这是大自然的无为。 其实,我们也可以把无为视为一种:保持适当的平衡。

道家思想的核心_道家核心思想的含义_道家核心思想和内容/

我们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。 人体内有数以万计的细菌。 人体细菌的总重量为1.5公斤。 有些细菌非常危险; 有的没有效果; 有些对我们的身体有益; 比如幽门螺杆菌,它会增加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病率,同时也会减少我们患哮喘等的机会。随着人类医学的发展,大量的抗生素被滥用在人的身体,却破坏了身体的生态平衡,导致我们其实变得越来越脆弱,我们的免疫力越来越低。 当人类面临严重的流行病时,他们会变得非常脆弱。 比如,新冠病毒大流行,其实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。

无为的思想当然不仅在自然界中至关重要,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重要。 让我举两个领域的例子。 市场经济中主要有两个流派:一是强调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学,这一流派的代表是凯恩斯,极端形式是完全的计划经济;二是强调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学。 另一种是自由经济,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哈耶克。 经济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,过度干预会造成巨大危害,比如导致金融危机等。 而过度干预也可以被视为政府的一种“承诺”。

但另一方面,完全放任自流又会带来严重的后果,比如寡头经济、贫富差距等问题。 因此,在市场经济中,也需要保持“无为”的平衡。 另外,在企业管理方面,也是如此。 最好的管理似乎是没有管理。 以前听过一个笑话:一个公司走下坡路的标准就是公司开始强调出勤。 其实想想也是有道理的,因为当一家公司开始强调出勤时,就意味着公司开始深入参与员工的日常行为。 这是一种“过分”的管理表现,或者说是一种“有为”的表现。

道家核心思想的含义_道家核心思想和内容_道家思想的核心/

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,我们为什么不提倡“做点什么”呢? 其实老子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也很重要。 老子说:“你若要改造、创造,我就以无名的朴素压制它。 以无名的单纯,你将没有欲望。 如果你不想安静,世界就会弄巧成拙。 “正”大概就是当贪欲因自身成长而生起时,我会用道来纠正它。 以道治之,则使其不贪。 没有贪婪,自然就会安静无为,世间万物自然就会走向安定和谐。

为什么我们应该做任何事情? 事实上,正是因为之前的平衡被破坏了,才需要干预。 让我举一个例子。 如果一个人肥胖,并且能够坚持锻炼,每天去健身房,那么减肥肯定是有好处的。 但这还不是最好的。 最好的事情是能够保持身体健康,而不需要刻意减肥。 为什么我们需要刻意去健身房减肥? 可能是因为我们饮食过度,暴饮暴食,或者是生活习惯放纵了。 因此,我们需要刻意减肥。 但其实,如果你没有了以前的贪婪和放纵,保持适度的克制,你就不需要减肥。 这其实就是人生的“无为”与“为”。

其实,无为的理念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的很多地方。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,而是不刻意去做、不过度干涉。 更深层次的内涵是保持“中庸”和“中庸”状态的平衡,而如何保持这种平衡呢? 其实,这是实践智慧。 中国哲学非常注重实践和经验,或者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 我们稍后会讨论这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