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条路,历经岁月的洗礼。山上道士们修行了无数个春秋。道路两旁,人潮涌动,香客如织。朝闻道,夕死可矣?山间回荡着真韵悠扬的声音,让人沉醉不已。三清祖师前,一声声赞叹,如诉说着一方太平盛世的壮丽景象。银杏树枝繁叶茂,其影摇曳,为这道观再添一抹生机。
“师父,我们能达到羽化登真的境界吗?”小道士问出心中的疑惑,被师父严厉地驳斥了一番。
他们有老有小,以身许于佛法,为下山百姓祈福而努力。这群心怀善念、供养三宝的人,从未想过会迎来如此一天。一夜之间,银杏树叶落尽,只剩光秃秃的枯黄落叶,让小道士有些不知所措。那声音响起,一夜之间,这条路变得坑坑洼洼起来。
日本人的脚步轻盈踏上这条曾经被修整得完美无瑕的道路,他们带来了粮食和忏悔,并向天尊低头致歉。而领军官还摸了摸那个小道童的头,说他喜欢这个孩子。但藏书被搬走,以及翻译官多次警告,却透露出了事情并非表面所示。
时间流转,不见香客踪迹,便以为是道路崎岖难以通行,因此又重新修整,那些人便下山探望,只见山下的景象令人震惊——原先安宁之地已成废墟。在这样的时刻,大殿里法事正进行中,一众悲痛的心灵与焦虑交织在一起,而香烛却因为缺乏无法烧起。
日子匆匆过去,一群身穿灰布军装战士沿着同样的道路攀登至高处,他们请求德高望重的老道士收留他们伤员。那位老者沉默良久后说,他将考虑一下。此后的日子里,他独自一人花费了好几个小时思考,最终决定带着两个年轻人下山去了。
月色昏暗,但他们并不畏惧,而当风越发强烈且恶劣时,即使拉车马儿也不愿意向前移动。这段旅途充满了挑战,但最终,他们抵达了一片璀璨夺目的城市灯火映照之中。这让两个年轻人愤怒地质问老师:“这是去寻找日本人的路对吧?”老者沉默不语,那辆赶来的马车也终于在激烈的情绪驱使下加速飞驰而去第二天,当大殿门前院内都躺满了伤兵时,大殿前的老道士长跪于三清像前,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迷茫与懊恼。他知道,这背离传统和信仰,是他的个人凡心的一点渴望和贪婪,是对于民族解放的一份深切愿望。他低头说:“羽化登真?或许等到下辈子吧。”
随即,他离开大殿,没有回头,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。而那些留下的只有一些记录,还没有那座曾经繁茂的大树,它们静静地守护着所有故事。不久之后,日本人才发现那些伤员已经安全下来,而他们留下的只有三个小男孩抱着残存书籍以及一个简单的问题:“师兄、师父……他们是不是已经羽化登真啦?”